專業代管公司依法須申請租賃特許行業,卻仍無法參加社宅計畫?現行制度矛盾解析

專業代租代管公司依法需取得「租賃住宅服務業」資格,但在現行制度下仍無法參加社宅計畫。本文分析社宅政策與代管產業之間的制度矛盾與不公平現象。

合法成立的專業代管公司,為何無法參加社宅計畫?

依照《租賃住宅市場發展及管理條例》,只要是提供:

  • 代租

  • 代管

  • 媒合

  • 出租管理

的企業,都必須依法申請:

📌「租賃住宅服務業」——也就是特許行業資格

申請後需要:

  • 專任人員

  • 企業保險

  • 法規遵循

  • 定期查核

  • 合法開發票

也就是:

專業代管公司被政府視為“專業、不動產特許行業”。

但真正矛盾的地方就在這裡——

即便專業代管公司具備完整法定資格,仍然 無法參加“社會住宅 / 包租代管”計畫。


一、特許行業有義務,卻沒有任何權利

專業代管公司依法要做的事:

  • 成立公司

  • 聘請專任人員

  • 投保專業責任保險

  • 依法開立發票

  • 遵守代管相關法規

  • 接受主管機關查核

但能獲得的政策資源卻是:

❌ 無法加入社宅計畫
❌ 無法承接政府包租代管案件
❌ 無法申請修繕補助
❌ 無法申請管理補助
❌ 無法使用社宅平台
❌ 無法享有稅務減免

也就是:

專業代管公司必須承擔所有責任,卻沒有社宅相關的任何權益。

這就是業界普遍感受到的嚴重不公平。


二、社宅變成“標案制度”,只有得標公司才能參與

現行制度規定:

  • 社宅與包租代管必須政府招標

  • 只有得標廠商才能承接政府社宅案量

  • 只有得標公司能幫房東送件、申請補助

  • 非得標業者:即便合法,也完全不能參與

這形成一種市場現象:

頒發特許證照給所有合法代管公司,但政策資源卻只給得標的少數公司。

導致:

  • 小型業者不能參與

  • 中型業者沒有機會

  • 房東只能找得標業者

  • 房東無法選擇信任的代管公司

  • 產業專業化被壓縮


三、合法專業代管 ≠ 得標廠商,資格完全不同步

⭐ 專業代管公司需要具備:

  • 法定資格

  • 執照(租賃住宅服務業)

  • 全面合法化

  • 專業人員、保險、查核

⭐ 卻被排除在社宅補助制度之外

這就像:

你已經考到執照、也能力充足,但政府卻說:「對不起,你不能上場,只有特定公司可以比賽。」

不僅不合理,也造成市場失衡。


四、房東也受影響:想加入社宅,卻不能找自己信任的代管公司

許多房東其實想:

  • 讓房子加入社宅

  • 拿到補助

  • 找可信任的小型代管公司管理

但現況是:

  • 不是得標公司 → 不能送件

  • 房東只能被迫找某些大型業者

  • 在地專業代管公司反而不能協助

這讓房東覺得制度僵化、不友善。


五、結論:制度本意良好,但需要改革才能真正公平

社宅政策方向是好的,但執行方式卻有明顯斷層:

  • 特許行業 → 被要求合法化

  • 卻「沒有」參與社宅計畫的權利

造成:

⚠ 中小型公司被排除
⚠ 在地服務量能不足
⚠ 補助集中在少數大公司
⚠ 實務面品質落差大
⚠ 房東失去選擇權


我們的觀點(安居物業科技)

身為專業代管公司,我們認為:

✔ 社宅政策應該向所有合法業者開放
✔ 只要具備「租賃住宅服務業」資格,就應能參加
✔ 不應讓社宅變成少數公司的特許壟斷
✔ 在地業者最了解社區,更能提升管理品質
✔ 政策應該鼓勵專業化,而非限制誰能做

這才符合消費者、房東、弱勢族群的最大利益。